历史趣闻:为何高俅要救苏东坡性命

2016-12-28 20:43:28 来源:百山探索 作者:草蜢

高俅为何要救苏东坡性命   姜卫华/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东波

苏东波

苏东坡八岁入乡学,他聪明好学,很早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十岁时就能写出“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这类句子,深得父亲苏洵的赞叹。在父亲的指导下,苏轼从小就熟读经典和前人作品,重点学习李白和杜甫。因经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美谈。

公元1056年春天,苏洵带着苏轼兄弟两人前往东京参加第二年的科举考试。这次考试由欧阳修任主考官,欧阳修有意将这次考试作为打击当时狂怪文风“太学体”的机会,而苏轼和苏辙的文风正是欧阳修所提倡的,所以,兄弟两人顺利中举。欧阳修还特意表扬苏氏父子的文章,将苏洵的二十几篇文章上奏朝廷,从此苏洵闻名天下,“三苏”之名开始在士大夫中传扬开来。

公元1061年,苏轼参加了制科考试,以优异成绩入三等。这一科自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考上。朝廷授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一年,苏东坡才二十六岁。在任上,苏轼提出了不少减轻老百姓负担的措施,老百姓称他为苏贤良。任满后苏轼回到东京,又经过一次考试,苏东坡三十岁时得到一个直史馆的职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