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九曲溪悬棺之谜,悬棺的历史缘由是什么?

2016-11-05 10:01:28 来源: 作者:

悬棺葬是一种占老的丧葬形式,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放置距离水面10米至几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10余处。

经过碳14测定,白岩和观音岩保存完好的两具船形棺距今已有3000多年,随葬的龟形木盘是具有商周青铜文化特征的遗物。

武夷山九曲溪悬棺

武夷山九曲溪悬棺

据考证,当年我国南方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令人统称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对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对高山的崇仰,他们又把死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们不被世人打扰,从而更好地庇佑后人。

那么,这种奇特的葬俗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人认为,悬棺葬是落土葬习俗的自然发展;悬棺葬的出现,实质上是把深入地下的洞室及其棺木抬升到高岩洞的变化。

有人认为,悬棺葬与史前原始民族实行的岩居有关,是人们穴居生活的反映。人们生时既然住在岩洞里,死后应该葬回原处。

有人认为,悬棺的形成实际上与战乱有关,并无其他更复杂的原因。

亦有人认为,古代越与濮及其后后裔民族大多生活于高山僻壤中,把高山险峰、崇山峻岭视为生活的依托,或因其难以接近而产生神秘感,进而把它作为神灵所居或通天之路加以顶礼膜拜。所以,他们便把死者的灵柩置于高山峻岭的崖穴之间,这不但使亡魂接近神仙天国,更重要的是使之易于皈附于神仙天国。

还有人认为,纵观悬棺葬遗存的分布,几乎都在临江面水的悬崖绝壁上,表现出行悬棺葬的民族都具有“水行山处”的特点,而葬具形式则以船形棺和整木挖凿的独木舟式棺材为主。如果再结合置棺方式、葬制和葬式等各种情况综合分析,悬棺习俗应属原始宗教中在鬼魂崇拜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祖先崇拜观念的反映。

以上各种观点,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掩隐在云雾缭绕的峭壁之上的悬棺葬俗起源之谜至今仍无定论。

相关文章